其实呢,世俗的修行与佛家的修行根本就不矛盾,只是追求的境界不同而已。并且佛也提倡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修行。
成功的起初,是立志。立志升官,立志发财,立志为僧,甚至具体到想做某一件事,都是起源于最初的一个“念头”。立志(决定开始)总是幼稚的,不成熟的,因为他处于整个事件的最前端。
没有立志,便谈不上努力。做任何事,若没有目标,你往什么方向努力?有了目标,才会很自然地朝着目标去努力。
没有努力,便谈不上怀疑。前进之中,总是会因为困难而产生种种怀疑(幻象),我的决定是否正确?我的努力是否正确?我坚信的理论有没有问题?或者理论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?或从一开始我就受到欺骗?这些都是正常的,他说明你认真努力过。
没有怀疑,便谈不上坚定。你怀疑的两个面,其实都对,但也都有问题,所以才会怀疑!你必须取一而舍其他,舍去的未必就不正确,取的这个一,也未必尽善尽美,究竟站在哪边,靠的是信念,而不仅仅是知识。只有认识到这一点,才可以称之为坚定。
没有坚定,便谈不上成功。怀疑、坚定都是成功的中间过程,你不能在成功的中途,仅仅只因为困难的幻象,便主动弃权。
没有成功,便谈不上无欲无求。只有该有的都有了,才可能达到无欲无求的境界,现实中释迦牟尼佛一生下来就是王子,他当然可以追求更高的无求境界,一个老百姓也罔谈无求,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,于己于社会都是有害的。
没有无欲无求,便谈不上皆是虚妄。不认识皆是虚妄,便不可得无上正等正觉。
世俗的修行以成功为终点,佛家的修行以无上正等正觉为终点(没有终点)。佛的境界远高于世俗。
而西游记只讲了从立志到成功这一段,就结束了,并没有讲到更高层次的修行,因此,西游记就是在谈如何成功,如果你硬要说是佛家的修行,那么也可以看做是修佛的初级阶段吧。这并不矛盾。
摘抄自 《煮酒探西游》 之 《附三《西游记》之成功法则》